
【小學概覽】
九龍城浸信會禧年(恩平)小學
Kowloon City Baptist Church Hay Nien (Yan Ping) Primary School
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
九龍城浸信會禧年(恩平)小學(英語:Kowloon City Baptist Church Hay Nien (Yan Ping) Primary School)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,在沙田區,學校地址是新界沙田新翠邨。九龍城浸信會禧年(恩平)小學創辦於2006年,辦學宗旨:秉承基督精神,透過全人關懷,提供全面的優質教育;引導學生認識真神,達致完善人格,服務人群。
基本資料
•所屬區域:沙田區
•學校地址:新界沙田新翠邨
•小一學校網:88
•學校電話:26053811
•學校傳真:26949781
•學校電郵:enquiry@hnyp.edu.hk
•學校網址:http://www.hnyp.edu.hk
學校資料
•學校類別:資助/全日/男女
•校監_校管會主席:葉賜添博士
•校長:陶劍幗女士
•辦學團體:九龍城浸信會
•創校年份:2006
•宗教:基督教
•其他宗教:undefined
•校訓:undefined
•學校佔地面積:約4000平方米
•教學語言:中文
•一條龍中學:-
•直屬中學:-
•聯繫中學:-
•法團校董會:已成立
•家長教師會:有
•舊生會/校友會:有
2021/2022學校全年收費
九龍城浸信會禧年(恩平)小學的學費:-,堂費:-,家長教師會費:30,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:-,其他收費_費用:-
學校設施
九龍城浸信會禧年(恩平)小學的設施:
•校車:有
•保姆車:有
•課室數目:26
•禮堂數目:1
•操場數目:1
•圖書館數目:1
•特別室:創意科技室、創意媒體基地、圖書館、校園電視台、英語活動室、音樂室、視藝室、活動室、會議室。
•其他學校設施:輔導室、社工室、家長義工室、閱讀角、空中花園及全校WiFi裝置。
•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:斜道及暢通易達升降機。
2020/2021學年教師資料(包括校長)
•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:51
•教師總人數:51
學歷及專業培訓(佔全校教師人數%)
•教育文憑:100%
•學士:96%
•碩士_博士或以上:29%
•特殊教育培訓:59%
年資(佔全校教師人數%)
•0至4年經驗:22%
•5至9年經驗:22%
•10年經驗或以上:56%
班級結構
2020/2021學年班數:
小一有4班,小二有4班,小三有4班,小四有5班,小五有5班,小六有4班,總數為26班。
2021/2022學年(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/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)
小一有4班,小二有4班,小三有4班,小四有4班,小五有5班,小六有5班,總數為26班。
班級教學模式:
本校推行小班教學及合作學習,並為小三、小四成績稍遜學生提供中、英、數加強輔導,以照顧學習差異。全校開展創意科技教育及編程教育,並於小四至小六推行電子教學,自攜平板電腦上學。
備註:一年級安排教學助理進入課室,協助指導有學習需要同學;初小推行英語閱讀及寫作計劃; 並設有成長課、早讀課、多元智能活動課及功課輔導班。
學習評估
•全年全科考試次數:3
•全年全科測驗次數:0
多元學習評估
除紙筆評估外,教師會配合不同的學習目的,透過多元化的評估模式如觀察、日常課業、小測、專題研習等,評估學生的知識、態度和技能,促進學生學習及改善教學效能。
分班安排
一至三年級平均分班;四至六年級設有一班或兩班精英班,其餘學生平均分班,以便照顧學習差異。
學校生活
•每週上學日數:5日
•每日一般上課節數:9節
•每節一般時間:35分鐘
•一般上學時間:上午8:05
•一般放學時間:下午3:15
•午膳開始時間:12:25
•午膳結束時間:13:15
•午膳安排: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。
健康校園生活:
設立早餐用膳區,培養良好飲食習慣;舉辦「開心水果月」活動,鼓勵均衡飲食;推行體適能獎勵計劃;以多元化活動,推廣健康校園。
備註:
本校於早會前、小息、午膳及課後,開放電腦室、圖書館、學生活動室及操場予學生使用。
全方位學習
步操樂團、幼童軍、女童軍、朗誦、英語劇場、魔力橋、奧數、圍棋、Lego機械人、3D編印班、創科工程師、mBot智叻星、油畫、水墨畫、陶笛、牧童笛、小結他、電子音樂、手鈴、校園小記者、舞蹈、非洲鼓、扭氣球、跆拳道、中國武術、花式跳繩、棍網球及球類活動。
學校特色
學校管理
學校管理架構:
由九龍城浸信會委派法團校董會、校監、校董及校長共同管理學校。
法團校董會/學校管理委員會/校董會:
法團校董會於2009年成立。
環保政策:
本校透過不同學習經歷向學生宣揚環保信息,並著學生身體力行,如積極參與環保比賽、少用抹手紙,自備手帕、一人一花、環保小貼士等。本校亦透過環保大使、環保周及環保之星選舉,從學習中培養學生綠色生活的重要性,從而身體歷力實踐低碳生活。
學校關注事項:
1. 建立正向校園文化,培養學生積極正面的態度及價值觀。 2. 提升學與教效能,優化課堂教學,深化自主學習。
教學規劃
學習和教學策略:
善用電子教學工具,建構主動學習環境及平台,建立自學能力;透過補底拔尖課程,發展學生潛能;利用多元教學活動,啟發學生思維,加強創造力;並推行多元評估策略,利用評估促進學習。
關鍵項目的發展:
1. 推行生命教育,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積極人生觀,加強靈性培育,建立學生正面的價值觀,建立關愛校園,讓學生明白關愛、互相欣賞、彼此尊重。 2. 推行多元閱讀計劃,設早讀、圖書課、閱讀課、獎勵計劃等,提高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。 3. 推動STEM教育,利用專題研習建立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,強化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的技能,提升其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。 4. 進行資訊科技教學,利用iPad進行學與教,進行互動學習。小四至小六推行「自攜裝置(BYOD)電子學習計劃」,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,促進學生自主學習。
共通能力的培養:
undefined
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:
1. 成立生命教育組,教導學生用愛去建立生命、關懷他人以至社區。 2. 推行「班級經營」活動,從訂立各班的共同目標開始,攜手達致理想。 3. 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多元化正向活動,令彼此更關心對方,共同締造和諧之家。
學生支援
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:
本校以「全校參與模式」加強照顧個別差異。除透過優化課堂教學外,更增設加輔小組、課後輔導課及「留校功課輔導計劃」等。
「全校參與」模式融合教育:
本校設學生支援組,另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負責統籌及策劃各項支援服務,例如:課後輔導班、好朋友小組及言語治療等。
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:
undefined
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:
老師透過備課會,因應學生需要,發展校本課程,提升教學效能,也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學習及評估調適。
家校合作及校風
家校合作:
學校重視家校合作,透過家長日、家長茶座、級會、家長應用程式和關愛電話等主動建立家校互信溝通渠道。家長亦積極支持家長教師會、家長義工隊、親職講座及多項親子活動,參與學校活動及發展,建立家校的伙伴關係。
校風:
校風淳樸,學生知禮守規;宗教氣氛濃厚,著重心靈及品德培育;教師愛護學生,師生關係良好;家長支持學校,家校合作無間;透過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及成長的天空等訓輔活動,建立健康校園。設教育成長課程,照顧學生的成長需要。
未來發展
學校發展計劃:
1. 持續改善校園設施,優化學生學習的環境。 2. 藉着創意媒體基地優化STEM教育,培養學生「創意、創新、創造」的潛能,增強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。 3. 引入校外資源,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,加強思維訓練。 4. 推動電子學習,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及能力,建立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。 5. 透過各科課程、活動及服務體驗,發展學生多元潛能,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。 6. 提升教師專業成長,優化資優及補底課程,加強照顧學生多樣性。
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:
為培育教師成為卓越的專業團隊,教師會按個人及學校發展需要,擬定專業發展計劃,持續進修,自我完善。教師參加不同的校本培訓、電子教學或STEM相關的研討會及工作坊,促進教師專業交流,優化教學。又透過觀課、共同備課及友校交流活動,促進教學效能,推動學校進步。
其他
設「九龍城浸信會獎學金」及「最佳男女子運動員」以表揚學生傑出表現。 舉辦境外交流活動,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。 步操樂團每年均參予香港步操管樂節比賽,屢獲殊榮。 歷屆香港學校朗誦節均有優秀的成績,2020年度獲得中文獨誦冠軍、英文獨誦冠軍及季軍。 METOMICS兩岸四地STEM大賽:全場總冠軍、無人機比賽冠軍。 閱讀約章獎勵計劃:積極參與學校獎;公益少年團:積極團隊獎。